中印度境內的秣底補羅國,周圍有六千餘里,國中大都城周圍有二十餘里,土地肥沃適合穀麥生長,也盛產花果,氣候宜人風俗也很純樸。
那裡的人崇尚學藝,對於咒術很精通,信奉正教與邪教者約各半。寺廟有十餘所,僧徒八百多人,大多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。另外,不信佛法的人敬事天神,天祠有五十多所,各種異道雜居。
大城南邊四、五里的地方,有一間小寺廟,僧徒五十多人。德光論師就在這裡寫作《辯真》等論著,一共有一百多部。
德光論師年少的時候就非常傑出,長大之後更加聰敏,研讀許多經典又記憶過人,所以博學多聞。本來研究大乘,但是無法通達其中玄奧的義理;其後,因為讀了《毗婆沙論》,所以退而學習小乘,作了幾十部論,評破大乘綱紀,而形成小乘的執著。後來又寫作幾十本俗書,排斥先前所寫的典論。
德光論師不斷研究佛經,有許多無法了解的地方,雖然花了許多時間研究,還是無法破除疑情。
當時有天軍羅漢,能夠往來兜率天。德光論師請求他幫忙,希望能夠見到慈氏菩薩,向菩薩請益,以解決疑難問題。天軍羅漢就施展神通力,把德光論師接上天宮。
到了天宮,德光論師見到了慈氏菩薩,卻只有作揖而沒有禮拜。天軍羅漢對他說:「慈氏菩薩是接承佛位的菩薩,你怎麼這麼高傲,敢不禮拜致敬呢?而且你想要來請教問題,怎麼還不順服呢?」
德光論師回答說:「尊者所說確實是有道理,但我是受了具足戒的比丘,是出家的佛弟子;慈氏菩薩受天福樂,並不是出家僧人。要我向他作禮,恐怕不適宜吧!」
菩薩知道他我慢心重,不是聞法的根器。德光論師天上人間來來回回往返了三趟,還是沒法解決心中的難題。於是德光論師又拜託天軍羅漢,希望能夠再去覲見菩薩。天軍羅漢因為他無法去除我慢心,最後就不理會他了。
德光論師無法如願,就起了恚恨心,到山林裡去修發通定,但是我慢未除,終究無法證成道果。(出自《大唐西域記》)
印光大師說:「佛法從恭敬中求。一分恭敬,一分利益;十分恭敬,十分利益。」如果沒有恭敬心,就算有再高的聰明才智,研讀了再多的書籍經典,終究為我慢所遮蓋,無法悟道,實在可惜啊!